智慧城市电子智能化产品综合服务商

LED显示屏|LED景观亮化|网络安防监控

销售服务热线:13980865191

单霁翔谈《博物馆之城》:博物馆从 “馆舍天地”走向“大千**”

作者:admin 发布日期: 2022-09-02 二维码分享

 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)8月29日,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、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的文博探秘类真人秀节目《博物馆之城》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。

  《博物馆之城》是广电总局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文艺节目之一。这档节目走进北京各大博物馆,以沉浸式视角展现文博人不为人知的工作细节、博物馆的历史文化与精神风貌,向观众推广北京“博物馆之城”建设的丰硕成果,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,推动增强历史自觉,坚定文化自信。

  会上,《博物馆之城》制片人、总导演景思斯介绍了节目的创作形式和理念,节目嘉宾单霁翔分享了录制中的见闻、体验和收获。

  单霁翔说:“我一直认为,一个好的博物馆不是看他馆舍有多宏大、藏品有多丰富,而是看这座博物馆是不是有情怀有温度,人们是不是能把这座博物馆当作自己生活中的博物馆,人们是不是经常来,来了不想走,走了还想来。如果人们进一步了解博物馆对现实生活的意义,了解博物馆的日常工作,知道博物馆背后的故事。人们就会更加理解和支持博物馆,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博物馆之城的建设中来。”

  

  单霁翔表示,以前他的工作主要是博物馆管理,《博物馆之城》这档节目让他有了在不同博物馆的不同部门参与基层工作的机会。因为《博物馆之城》,他在北京艺术博物馆里成为工程部的员工,体验给大佛贴金、维修古建筑;在首都博物馆里成为保护部的员工,体验纺织品和书画的保护;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成为遗产监测员,参与遗产本体温湿度监测和消防演练工作,向发现和研究周口店遗址的考古界前辈们献花致敬。

  单霁翔指出,到2021年底,北京市已拥有204家备案博物馆,成为世界上拥有博物馆资源*多的城市之一。*近,国际博物馆协会正式公布了博物馆的新定义,强调了博物馆的包容性和多样性。“当前,博物馆的功能已经从‘保护文物藏品’延伸到‘保护物质和非物质遗产’。博物馆的形态也从传统博物馆的‘馆舍天地’,走向丰富多彩的‘大千世界’。”

  研讨会上,文艺评论家仲呈祥、北京大学教授俞虹、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、《国际博物馆》杂志中文版主编张遇、社科院研究员冷凇等*从节目的思想性、艺术性、创新性及现实意义等角度进行点评分析。

 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、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、台长余俊生表示,北京广播电视台将始终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者和传承者,用专业打造精品,用文化浸润人心,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化节目,服务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。

  (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)

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