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乌鲁木齐11月27日电 (记者 戚亚平)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新闻发布会26日在此间举行,多个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传承者,通过视频讲述真实生动的新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故事。
近年来,美西方反华势力大肆炒作“文化灭绝”等谬论,疯狂抹黑新疆,攻击诋毁中国政府的治疆政策。新闻发布会主持人海拉提对此称,事实上,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、保护和发展。新疆积极搜集、保护、抢救了一批古籍,如翻译出版了濒于失传的《福乐智慧》,整理出版了蒙古族史诗《江格尔》等多种民间口头文学作品。
同时,依托民族乐器制作技艺、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、哈萨克毡绣和布绣项目,设立四个*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。“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”“玛纳斯”“维吾尔族麦西热甫”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”。
家住和田地区洛浦县、今年已83岁的麦麦提敏·图尔荪,现在每天还会弹唱几曲。老人年轻时很喜欢音乐,精通热瓦普、纳格拉鼓、唢呐等乐器。假日里,其大女儿一家回来,外孙敲响纳格拉鼓,孙女跳起欢快的舞蹈,俨然一场家庭音乐会。
光其克·哈西巴特是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乌兰牧骑队的队长,他们队有四十名演职人员,每年都有几百场演出,乐队中有传统乐器马头琴、图瓦鼓、托布秀尔等。“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。”
艾麦尔尼亚孜·热杰普是和田地区洛浦县多鲁乡的乐器匠人,一生都在和乐器打交道,制作出许多精美的乐器。休息时,艾麦尔尼亚孜·热杰普喜欢弹奏热瓦普。他说,从那几根弦里跳出来的音乐让他的生活充满快乐。
库姆孜是柯尔克孜族的传统乐器,历史悠久、琴声优美。阿克陶县居民麦麦提居马·托合提是一名乐器手艺人,制作库姆孜已50多年。他把制作手艺教给儿子,还收了四个徒弟。
音乐艺人中希家住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禾木乡,其父亲是蒙古族乐器楚吾尔传承人。在父亲的熏陶下,中希从小爱上音乐,现和朋友组建了乐队。
伊宁市居民麦麦提库尔班·肉孜从小耳濡目染,看父亲制作精美的马鞍。如今,他继承父亲的手艺,开办一家马鞍制作厂,吸纳周边多名民众就业,每人每月工资5000多元(人民币)。“现在马鞍不仅是骑马工具,还成了工艺品,很多来伊宁旅游的人都非常感兴趣。”
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有“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*村”的称号,乐器制作历史已有数百年,村里近50%的村民都从事民族乐器制作。穆凯代斯·巴拉提是加依村的一名解说员,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游客,请她帮忙挑选乐器。
数据显示,目前,新疆各级政府共公布4640项非遗代表性项目,现有*非遗代表性项目94项,认定*非遗项目保护单位81个,*非遗传承人112人,17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列入*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。(完)
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