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广州5月12日电 题:耄耋学者扎根中国南大门 足迹遍南海著书百万字
中新社记者 王坚
“我有多年海上调查工作的经验,对这项工作越做越有兴趣。我要抓紧一切时间,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。”头发花白,一身淡蓝色的条纹衬衫,扎根中国南大门研究南海的八旬学者赵焕庭是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”的获得者之一。
在广州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(下称“南海所”),一间墙壁斑驳、桌椅古旧的房间里,一摞摞泛黄的书籍与资料可以看到被反复查阅的痕迹。这间房正是赵焕庭坚守科研数十载的地方。在这里,他建立了中国第四纪珊瑚礁地质研究的典型剖面,为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成立于1959年1月的南海所,是中国规模*大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之一。曾是南海所副所长、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的赵焕庭,在此参与组织和考察了南海诸岛的珊瑚礁,开展了中国珊瑚礁地质研究,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科研工作。赵焕庭现年86岁,但除了特殊情况,他每天凌晨5时都会坚持来到办公室,点亮灯盏,开启自己新一天的工作。
从少年时期,赵焕庭便立志要科学报国。赵焕庭饶有兴致地介绍着《南海国土环境资源与开发》一书,这本书当下正由他与同事合作撰写,即将于本月完工。
该书详细介绍了南海的概况、南海海域地形地貌、沉积规律、南海形成与古环境演化、南海现代自然环境、南海国土自然资源与开发、和谐南海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,全书逾百万字,成书后将成为对南海全方位介绍的“百科全书”,对南海科研有重要意义。
“这几十年我们南海好多地方都去过,也研究过这样那样的问题,这本书可以说是我一辈子工作的总结,也能给下一代研究南海的人铺一块垫脚石。”赵焕庭说。
赵焕庭2003年就已经退休,但他却从未考虑过将工作放下,而是选择坚守岗位,从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工作委员会的项目、中国工程院的重大咨询项目到南海重大工程建设咨询项目,极大地助力着相关的学术课题研究,继续散发自己的余热。
2014年,近80岁高龄的赵焕庭,获得了广东省和国家科技进步奖。“我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一辈子,这期间也出了些成果,(退休时)算是可以给国家‘交代、交差’了。但是我觉得自己身体好,还能够不断吸收新的东西,还可以参与做一点事情。”赵焕庭表示。
“退休后,年轻人要做什么研究,有时候也会跟我商量怎么联合起来,给他们建议。”有时为了支持其他人的科研项目,赵焕庭还会出现加班工作到午夜零时的情形。
对此,赵焕庭并不觉得辛苦,更不要求任何回报。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学者只是乐呵地对记者表示,亲眼见证国家日益强大,科研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真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也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祖国的科研事业中来。(完)
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